2007年11月24日星期六

莊子之我見

讀莊子最重要的是齊物論,能夠明白這一篇就能明白莊子的境界。

1.要明白莊子一開始就說我們每天營營役役不段奔馳不知方向不是很累嗎? 我們的心每天縱情迷色不是很迷惘嗎? 生命不斷向前而最終死亡不是很凄酸嗎? 明白人生的實況才能感受莊子學說的出發點是要解決這些問題。

2. 莊子從認知的覺度去說明萬物本來一片混沌,因為人有意識才把世界以語言知識分割出來。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 沒有其他萬物就無法介定我是甚麼,沒有我也沒有人去介定萬物,所以彼我、主客、認知者和被認知物必定同時存在。 所以並無一個絕對的外在世界永遠存在,只有當觀察者存在,外在世界才相對地存在。

3. 所以莊子提倡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明白事物的分別和對待不過是意識所介定的,整體之中並無個體的你我,超脫對待、分別心。 所謂的我、他、萬物只是心意識創造出來,本體上來說無我、無物。 我就是整體、整體就是我。

4. 所以道為最高,因為道未被人的意識所感應,不能受人的語言分類。 之後的德、仁、禮各因語言的僵化程度而越不能描述世界的真實情況,因為每一個當下其實是變化的、運動的、不相同的、不能言說的。 可是人類執我,所以害怕死亡、變化; 人類執著語言,因而產生恐懼、期待,活在假的語言世界當中,卻不知每一刻這個世界都變得不一樣。 既然每一刻的真實狀況都不一樣,還執著甚麼呢? 與天地共化吧,順天而行,接受當下每一個可能出現的狀況,寵辱不驚,再艱難的也是一種享受、過程,這就是莊子與天地共生的最高境界。

所有事物都可互為轉化,能量是道,物質是德,能量跟物質其實是一樣這點物理學已確定了,大家都是星塵而已。 人外在是一個無限大宇宙,人內在又包含了無數小宇宙。 人跟動植物之於大宇宙,就好像各種器官細胞之於人體。 人由天地大自然生,就有如人體生出無數細胞。 天地養育無數動植物去感應自己及其他事物,正如不同細胞感應不同器官及人體。 所以宇宙透過我去感應、瞭解宇宙自己,宇宙就是我,我就是宇宙。

沒有留言: